新闻中心 News 分类>>
【315打假】亚洲自行车的灰色产业链
【315打假】亚洲自行车的灰色产业链现年58岁的Ken Avchen曾经是美国场地自行车比赛的三届冠军,2015年,Ken Avchen正骑行至南加州山区一处笔直平缓的下坡路段,骑行速度大概在50-55km/h。毫无准备地,车把手突然断裂,Ken重摔在地,脖子、面部和眼睛受伤,并且导致脑震荡。Ken Avchen摔倒的原因并不在于碰到障碍物或者对自行车失去控制,而在于那个“来历不明”的车把手
原来一周前他在eBay上花了70美金从中国买了一个Hylix品牌“碳纤维”自行车把手。Ken Avchen试图去调查肇事车把手的来历。他发现Hylix的自行车零部件都在eBay上销售,并且只是针对入门级别的自行车爱好者,然而网站上却找不到更多关于这个品牌的信息。此外,他还发现Hylix的把手使用其他高端自行车品牌旗下型号的名称,而且形状看起来一模一样。
众所周知国际品牌如Zipp、Enve和3T旗下类似车把手零售价300美元左右,而这个车把手的售价为70美金。但是,在人们看来,亚洲是全球自行车制造的中心,拥有全世界最复杂的生产工艺,自行车零配件的质量不会有多大的差异Ken Avchen在没有起疑,但是没想到会威胁到他的生命安全。
“我当时有看过评论,评价都还不错,就买了。当时想,就算是发生了什么意外,他们应该会换一个崭新的给我。毕竟这是在eBay上买的。”Ken Avchen在接受美国专业自行车媒体采访时回忆道。
上世纪80年代,前如洪流般的自行车让世人惊叹,中国因而被称为“自行车王国”。随着汽车变成了出行主流,自行车变成了一个老旧的文化符号停留在人们脑海挥之不去。未被改变的,是中国自行车的绝对数量和产量于世界上的排行。
大概从15年前开始,欧美的自行车厂商开始陆续将零部件生产外包给亚洲,尤其是中国。亚洲在全球自行车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博业体育app。2012年,亚洲生产的自行车超过1.2亿辆,占全球总产量的80%,生产电动自行车3800万辆,占全球总产量的95%以上。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统计数据,2012年我国自行车主要产品中两轮脚踏自行车累计完成产量5912.5万辆;电动自行车累计完成产量2028.4万辆。2014年,中国两轮脚踏自行车产量的数字变成了8305万辆,是亚洲自行车产业的主要力量。
然而,“如果你把一切生产流程都放在中国,人们就会知道你用什么颜色涂装,自行车型号的名称,他们马上就会大量抄袭,没有任何的秘密可言。”Jan Kole说。
Jan Kole曾是荷兰的一名职业赛车手。职业生涯结束之后,Jan Kole开始为自行车商行生产定制车架,并且创立了自己的自行车品牌Colossi。从2005年开始,Jan Kole开始在深圳生产中高端的手工古典自行车,并且一直都坚持所有的生产流程都必须在自己的工厂内完成。
可是基本上,只要有心人能买到正品,反向操作,在设计上做一些微调,拿到工厂去开模,就能批量生产山寨产品。
在Jan Kole看来,工厂从事“山寨”的原因各不相同。比如,有些国外品牌因故取消原本的订单,这些生产工厂只好把存货拿到市场去卖,但这些产品并不是真的山寨产品,而是百分之百的正品。另外一种情况是,有些品牌为了免去开模的成本,会许诺在将来给工厂大的订单,但是最后不能实现,工厂只能将模具公开,所以导致市场上许多产品会极为相似。
但总的来说,在自行车世界中几乎不存在“商业机密”,现代折叠自行车的发明者韩德玮(David Hon)博士对此深有体会。
韩德玮是美籍华人,曾在全美最著名的航天企业休斯公司(Hughes Aircraft)从事研发工作,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明了第一辆现代折叠自行车,并且在美国创立了大行(Dahon)折叠自行车品牌,随后在80年代中期在地区设立研发和生产基地。
90年代初,几名内部员工与公司外部人士暗中达成协议,决定另起炉灶生产类似的产品,在离开大行的时候,这几名内部员工带走了大量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。韩德玮提起诉讼,经历过败诉与上诉,最后通过美国商务部向地区政府施压才将前员工定罪,这几名前员工获刑入狱5个月。
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中国的工厂“山寨”大行的产品。根据韩德玮观察,大行新款自行车上市一年之后,市面上就会出现外观和功能几乎都完全相同的产品,但是大多都注册了自己的品牌。有的厂家为了避免被追责,往往会在外形上做出一些改变,但如果运用的是同一种机械原理,也很难摘掉山寨的“帽子”。
在深圳经营一家自行车商行的黄杰(化名)恰好就参观过一家未得授权生产的山寨工厂。在车间里,工人把切割好的铝材都放在切割区内,摆成一堆,其他的人进行焊接,焊接好的车架像腊肠一样吊起来,然后上漆和组装,整个过程和正规工厂的流水线作业没有多大的区别。
有些山寨小厂并不是全部自己做,往往在厂里做好山寨的车架雏形后,就让其他厂家进行上漆等工序,形成一套体系。也有些根本没有自己的产品,只是从不同的厂家购买便宜的零部件,再让工人进行组装,贴上自己的品牌或者假冒别人的品牌。
“山寨厂里的一个工程师就是从大行出来的,所以生产的折叠车与大行很相似,但是价格上差别并不大,略低于大行。车型、颜色甚至包括logo的形状也差不多,但是质量上会有偏差,山寨产品的折叠方式达不到大行的水平。”黄杰告诉界面新闻记者。
一般来说,像大行这样的大型正规自行车制造商,都会要求与高管和高级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和同业禁止协议,以防他们将公司的核心技术泄露给竞争对手或者是自立门户。但是实际情况却是,协议没能约束个人的行为,自行车企业之间相互挖角的问题依然严峻。
“当竞争对手提供更好薪资待遇时,技术类员工往往会选择跳槽,甚至有的人还在原来的公司就职时,就去为竞争对手提供技术咨询服务。”韩德玮说。
本文章讲述了现代自行车的产业链。做为我们消费者来说,一定要相信品牌的力量,要有合理的消费理念。不要给不合格的产品创造出路,保护好我们信赖的品牌,给使用者一个安全的保障。感谢本文的原创。